20世纪20年代,徐伯昕先生考入半工半读的上海中华职业学校,进修珐琅科,学习制图和美术,成绩尤佳,为他之后的广告设计及绘画打下了扎实的基础。1925年中华职教社创办了面向职业教育界的《生活》周刊,从那时起,徐伯昕先生参加到了刊物发行等事务中,并逐步成长为一位多才多艺的“大管家”,发行、推广、广告、总务等全由他来承担,他还要用“吟秋”“白日”等的笔名为周刊画一些插图和漫画。
邹韬奋先生曾说:“伯昕先生每天夹着一个黑色皮包,里面藏着不少宣传的印刷品(这都是他一手包办的),他不但有十二万分的热诚,而且还有一副艺术家的本领,把宣传材料做得怪美丽,怪动人,东奔西跑,到各行家去用着‘苏张之舌’,尽游说怂恿的能事,真是‘上天不负苦心人’,广告居然一天多一天。”
手绘广告图不仅是徐伯昕先生艺术才华的体现,更是那个时代文化和社会风貌的一种反映。本次活动精心选取徐伯昕先生手绘广告图5张,以其曾经学习过的珐琅工艺中的一种——掐丝珐琅为手工体验形式,
铜胎掐丝珐琅,是一种在铜质的胎型上,用柔软的铜丝掐成各种花纹焊上,再把珐琅质的色釉填充在花纹内烧制而成的器物,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掐丝珐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元朝时期,但真正意义上的掐丝珐琅工艺品是在明代景泰年间(1450—1457年)制造出来的,并且以蓝色为主,故而又名景泰蓝。传统铜胎掐丝珐琅复杂而繁琐难以进行实践,因此活动对制作步骤进行简化,大家仅通过掐丝和上色便可制作一个精美的掐丝珐琅书签,在体验传统工艺魅力的同时,感受到徐伯昕先生为出版事业全力以赴的热情。
活动时间:3月22日—3月30日 周六、日 13:30—15:30
活动免费,需提前预约,每场活动开始前两日开放预约,每张预约票对应一组观众(不超过2人),每组观众提供一份活动材料,由一人预约即可。
*超过预约时间十分钟未到场签到,视为自动放弃活动名额。
温馨提示:此次活动将会使用到较为尖锐的镊子。为安全考虑,未成年参与者须有家长陪同。同时,请家长充分知晓活动存在此项风险因素。感谢您的理解与配合,祝您在活动中收获愉快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