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4年11月13日下午,爱国报业巨子史量才在沪杭公路遇刺被杀。2024年11月13日下午,我馆二楼报告厅内济济一堂,一场以“纪念史量才先生逝世九十周年”为主题的座谈会在这里隆重举行。
此次座谈会由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市历史学会史量才研究专业委员会等单位联合举办。来自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复旦大学历史学系、上海市档案馆、浙江理工大学史量才新闻与传播学院、上海图书馆、解放日报社、史量才故居等单位的30余位专家学者、新闻工作者、博物馆从业者以及史量才亲属齐聚一堂,共同缅怀这位中国新闻出版史上的杰出人物,探讨其对中国新闻事业的深远影响。
(图片由史量才长外孙胡思源提供)
史量才(1880年1月2日—1934年11月13日),江苏江宁人。1903年毕业于杭州蚕学馆。先后在上海育才学堂、务本女学、南洋中学任教,创办女子蚕桑学堂,从事实业教育。1912年9月,与人合伙购进由英商创刊于1872年的《申报》并就任该报总经理,使《申报》成为中国人自己经营的一张报纸。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期间,史量才通过《申报》积极宣传抗日救亡思想,发表了一系列针砭时弊的文章,强烈批评国民政府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展现了他作为爱国新闻人的坚定立场。
史量才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新闻人,更是一位热心公益的社会活动家。他在上海创办了女子蚕桑学堂,为改变妇女职业偏见、推动女子教育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此外,他还出资创办了《申报》流通图书馆,帮助社会上因生活所迫而辍学的年轻人继续学习,提高自身素质。史量才的一生,是追求真理、服务社会的一生,他的精神至今仍激励着无数新闻工作者。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副馆长王晨在致辞中表示,纪念史量才,不仅是对他个人的缅怀和敬仰,更是要学习传承他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坚定的爱国主义情怀和对待新闻出版事业严谨认真的精神。我馆在现场展示了与《申报》及史量才相关的部分馆藏,包括《申报》著名副刊《瀛寰琐记》及《寰宇琐记》、报道史量才遇刺消息的1934年11月14日《申报》、《申报月刊》、《最近之五十年——申报馆五十周年纪念》、《申报上海市民手册》、《申报流通图书馆第二年工作报告——纪念史量才先生》,希望管中窥豹,重温史量才的伟大成就和高尚品格,激发更多人对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事业的兴趣,了解我们绵延悠长的新闻出版文化与精神传统。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陈建云重申了史量才“人有人格,报有报格,国有国格,三格不存,人将非人,报将非报,国将非国”的名言,纪念史量才,就是向他的人格、他所主持的《申报》的报格致敬!
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党委书记盛晓蕾表示史量才这位杰出报人、社会活动家和爱国志士的遇害,不仅仅是新闻出版界的一个巨大损失,也是我们这个民族解放奋斗史上的悲壮篇章。他以卓越才识、家国情怀、坚定信念为中国新闻史书写了浓墨重彩的一页。从1912年接手《申报》至1934年遭遇不测,史量才22年以史家办报的态度秉笔直言,真正实践了他关于“报馆之责,在明辨是非,报馆之责,在提倡公道”的办报救国理想,作出了近代爱国知识分子的卓绝努力。
主旨发言环节,复旦大学原党委书记、新闻学院教授秦绍德首先发表了主题演讲。秦教授认为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开会纪念上海滩知名报业巨子史量才,具有特别的意义。史量才具有两大显著贡献,一在将《申报》发展成为遥遥领先的企业化大报;二是史量才根据当年资本运作的经营经验,吸纳黄炎培、陶行知、陈彬龢、马荫良诸人,建立了企业化的管理机构——《申报》总管理处。成立总管理处后,《申报》一是持续改进新闻报道和言论,邀请黎烈文加入“自由谈”,一改鸳鸯蝴蝶派花前月下之风,代之以“匕首投枪”的战斗风格。二是积极拓展文化与社会事业,将营业所得服务社会。秦绍德还指出,目前史量才研究仍有诸多未解之谜,譬如《申报》究竟如何转到史量才手上;《新闻报》股权风波;史量才遇刺等重要史实都有赖深入挖掘。最后,他指出,史量才的悲剧源于国民党日积月累对其势力的忌惮,他的死,可以说不是“暗杀”,而是“明杀”,是光天化日有所计划的刺杀。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张力奋教授近年追踪史量才生平史料,分享了他从旅居美国的史量才长外孙胡思源处访谈得到的诸多一手史料,纠正了诸多史量才研究与坊间新闻的讹传。胡思源,1948年生于上海,1979年赴美后在纽约市政府工作。为史量才女儿史明明(与三太太李思纯所生)长子。他提到,史明明的相片长期被大众传媒误认作二太太“沈秋水”,有必要向公众澄清。另外,他还提到后续研究中可关注史量才执掌《申报》初期的“德国情结”。
座谈会的一项重要议程为介绍庞荣棣女士编著的《史量才文集与史迹》一书。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傅德华认为该书不仅是研究史量才生平和思想的重要资料,也是了解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史的珍贵文献。书中丰富的文字和图片史料,生动地展现了史量才勇于担当的家国情怀和无私无我的人格风范。编者庞荣棣女士,由于幼时在史家大宅短暂生活的经历以及与史量才原配庞明德的亲属关系,由此与史量才研究结下四十余年的不解之缘。《史量才文集与史迹》一书将成为她学术研究的封笔之作。
座谈会现场气氛热烈。自由发言环节,复旦大学新闻学院蒋建国教授从报人社会交往视角出发,呼吁研究者关注史量才身前、在世、生后的乡缘、学缘及业缘关系网络;上海档案馆张姚俊副主任发言中介绍了相关馆藏。《申报》与史量才卷宗主要集中在1946—1949年间,关于史氏办报情况的档案较少,还有赖于专家学者挖掘口述以及海外相关史料。上海图书馆黄显功研究馆员从学科建设角度提出构建“申报学”的倡议,认为既有的学术积累足以支撑该学科的成立,并认为史量才文集还有进一步补充、提升的空间。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藏品部陈韻则介绍了史量才在社会公益事业方面的贡献,尤其是身后成立的量才奖学基金团这个机构,泽被后世,培养了王大珩、黄席棠等大批知名人士。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刘平教授以“爱国报业巨子”六字准确定位了史量才的历史地位,并从学术规范性角度针对《史量才文集与史迹》一书的编排方式与史实错误等作出了后续提升的建议。
座谈会结束后,与会嘉宾一同参观了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的相关展览。本次座谈会的成功举办,不仅加深了人们对史量才的认识,也为进一步研究和弘扬他的精神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与会人员表示将携手共进,传承先辈精神,坚守新闻职责。
撰稿:陈媛媛
摄影:刘裔鹏 毛真好
编辑:王吉安
初审:张霞 毛真好
终审:馆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