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俄罗斯文学的星空中,亚历山大·普希金被称为“诗歌的太阳”,鲁迅对他评价:“俄自有普式庚,文界始独立”。“伟大的诗人,民族的骄傲——普希金与东方回响”正在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展出,展期至10月9日。展览中可见来自全俄普希金博物馆的百余件珍贵藏品,其中有普希金的天鹅绒马甲、带有普希金家族徽记的印章,还有普希金送给好友维亚泽姆斯基公爵的高筒帽和罩盒,维亚泽姆斯基经常戴着它游走于西欧各国,在罩盒斑驳的棕色皮革上,还能依稀辨认出行李签的绿色痕迹。
除了私人物品中有关诗人生平的温情叙事,展厅中陈列了大量版画、油画和雕塑,让我们得以通过艺术家的视角来看待普希金的创作。在过去的两个世纪间,各个时代相互更迭,催生了新的文化传统和艺术风格:古典主义被浪漫主义所取代,19世纪末的现实主义被20世纪的多样化探索所取代,但以普希金和其作品为主题的创作并未间断,例如伊利亚·列宾笔下的《叶甫盖尼·奥涅金》、亚历山大·别努阿的《青铜骑士》、伊万·比利宾笔下具有浓郁斯拉夫特色的童话场景、尼古拉·库兹明松弛明快的线条和色彩、弗拉基米尔·法沃尔斯基细腻生动的木版画。普希金主题在各个时代被不同的风格所吸纳和演绎,在艺术的语言中获得绵延和不朽的生命。
诗人的形象
绘画与雕塑中的普希金
作家肖像一直是文学与艺术研究中的重要主题之一,在摄影技术还未出现的年代,肖像画承担着记录与塑造的功能,既展现画中人的个性禀赋,也反映出作者对人物的态度和理解。展览中可见关于普希金最重要的几幅肖像,它们分别折射了普希金在人们心目中的不同侧面:他是为灵感而生的庄严诗人,也是日常生活里亲切的朋友,是俄罗斯文学的象征和纪念碑,也寄托了真挚和温暖的怀念。
1827年,在普希金从米哈伊洛夫斯科耶流放归来之际,他的中学好友杰利维格向当时的著名肖像画家奥列斯特·基普连斯基订制了一幅普希金的肖像画,时至今日,这幅画仍被认为是诗人最好的肖像。画面构图与色彩严整和谐,普希金双手交叉环抱于胸前,肩披苏格兰格纹围巾,代表对英国诗人拜伦的敬意。背景中描绘有手持里拉琴的缪斯雕像。普希金头部转向雕像,发梢的动线、领巾的褶皱、右手的手指均指向雕像方向,形成视觉引导,构建起诗人与缪斯的呼应和对话。
《普希金肖像》,奥列斯特·基普连斯基
布面油画
1827年,藏于特列季亚科夫画廊
《普希金肖像》,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乌特金
铜版画
1827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同年,皇家艺术学院教授尼古拉·伊万诺维奇·乌特金以这幅画为蓝本创作了铜版画,在杰利维格于1828 年出版的文学年鉴《北方之花》中,乌特金的版画被用作扉页插图,此后这幅图常常用于关于普希金的各类出版物中,母版在经年累月的印刷后渐渐磨损,展柜中可见1838年画家本人再次复刻的钢制母版和对应的版画作品。
另一幅于普希金生前创作的重要肖像画出自皇家美术学院院士瓦西里·特罗皮宁之手(原件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展览中为巴维尔·布留洛夫1899年所作复制件)。虽然关于订购人有争议,但目前普遍认为,这幅肖像是普希金的朋友索博列夫斯基于1827年请特罗皮宁绘制的。索博列夫斯基不喜过多的修饰与美化,希望保留诗人真实的形象。画中普希金穿着家居长袍、头发和衣襟有些散乱,姿态放松,神情自然,画面定格在诗人日常生活中的某个瞬间。
《普希金肖像》,瓦西里·特罗皮宁
布面油画
1827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在普希金逝世后,应普希金好友纳肖金的委托,1839年瑞典画家卡尔·马泽尔作了诗人逝世后的第一幅肖像画。马泽尔从未见过普希金本人,他曾多次造访普希金的妻子,详细研究普希金生前画像及遗物,纳肖金本人充当姿势模特。画中普希金身着钟爱的红色格纹家居服,闲适地倚靠在堆满书籍的沙发中,画面以温暖和轻松的笔调,还原纳肖金记忆中的普希金。
《普希金肖像》,卡尔·马泽尔(瑞典)
布面油画
1839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普希金的形象不仅出现在画布上,在展柜中陈列了以普希金形象为主题的多个雕塑作品,在1873—1875年间举办了普希金纪念碑设计竞赛,著名雕塑家亚历山大·奥佩库申和马尔科·安托科尔斯基都提交了作品方案,最终奥佩库申成为1875年竞赛的获胜者。诗人的右手揣在怀中,拿着帽子的左手自然下垂,艺术家通过捕捉诗人生前的惯常动作,再现了诗人漫步与沉思的状态。
委员会认为这座雕塑“将姿势的简洁、自然和平静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如今这座雕像已经作为纪念碑矗立在莫斯科的普希金广场。
普希金雕像(微缩版复制件),亚历山大·奥佩库申
莫斯科普希金广场上的普希金纪念碑
作家伊万·阿克萨科夫在《论普希金》一文中称其作品为“令人陶醉的最初的火焰”、“还带着春天及其气息,某种新出现的欢乐”。
据同时代人回忆,普希金是一个热烈跳脱、爱憎分明的人,在他的一生中不乏炽热的爱情、纷争乃至决斗,而在普希金作为精神文化象征的确立阶段、在19世纪关于普希金形象的早期纪念绘画和雕塑中,诗人的形象与其作品风格融为一体,他的形象正如他的创作一样,呈现出内在的平衡、光明与和谐。
金色的果实
普希金作品的绘画演绎
普希金的创作涵盖诗歌、小说、戏剧、童话等体裁,代表作有长诗《青铜骑士》、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戏剧《鲍里斯·戈杜诺夫》,以及大量优美的抒情诗和质朴流畅的童话作品,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眼中“辉煌的,金色的果实”,其文学遗产蕴藏着丰富的解读空间。
在语言形式中,普希金的文学创作拓宽了俄语的边界,成为俄语文本中优美与和谐的典范;在形式美学之外,他摆脱对西欧古典和感伤主义文学的粗浅模仿,开始观察和书写属于俄罗斯人的忧患与欢乐,构成了作品本身的叙事厚度和重量。自19世纪末以来,俄罗斯艺术的发展历经多个阶段,从巡回展览画派的文学求索,到“艺术世界”团体的书籍艺术革新,再到现代主义和先锋派的实践,不同美学风格在普希金的作品中都能够找到回响,普希金也就同俄罗斯艺术史的脉络生长在一起。
在19世纪的后三十年中,以巡回展览画派为代表,俄罗斯的现实主义绘画得以蓬勃发展,涌现了列宾、苏里科夫和克拉姆斯科依等重要画家。这一时期的俄罗斯现实主义绘画与文学有着密切和深刻的联系,屠格涅夫极为赞赏克拉姆斯柯依,别努阿称马科夫斯基的作品继承了果戈理的文学传统,画家在纯粹写实之外赋予作品以细腻的人文关怀和求索。除了壮阔的历史题材与沉重的现实主义作品,文学主题也是列宾创作的重要方面,画家为普希金画了多幅肖像,“画中少年普希金的面容和整个形象,成为我生命的欢愉。我从未如此鲜活、有力且确凿地捕捉过任何一张面孔”。除了展品中的油画《奥涅金与连斯基的决斗》(1901),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宾数次回到普希金作品主题,为《叶甫盖尼·奥涅金》绘制了多幅插图和人物小稿。
《叶甫盖尼·奥涅金》(奥涅金与连斯基的决斗),伊利亚·列宾
布面油画
1901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列宾的作品注重人物刻画的真实和准确性,再现原作中的叙事情节。随着20世纪初现代主义的发展,画家们在艺术语言上做出了新的形式探索,用画笔传递出普希金作品轻盈灵动的另一面。“艺术世界”是俄罗斯20世纪初最重要的艺术团体,致力于推动俄罗斯艺术的现代化,其作品既受到西欧新艺术运动的影响,也从古罗斯神话中汲取元素与灵感。以别努阿为核心的艺术家们开始探索书籍作为独立艺术的道路。在展品中可见别努阿的《青铜骑士》插图(1905)、比利宾《金鸡的故事》(1906)以及姆斯季斯拉夫·多布任斯基的《驿站长》(1905)。
《青铜骑士》是一部具有想象力和悲剧性的长诗。1703年,彼得大帝在涅瓦河边、在沼泽和砂砾之上建立起光辉的圣彼得堡,与之对照的是主人公叶甫盖尼渺小的个人命运——在1824年的大洪水中浮浮沉沉,最终在幻想中走向倾覆。别努阿通过细腻的线条和画面氛围的明暗对比,使诗歌的悲剧性和史诗感得以浮现。
在童话《金鸡的故事》中,比利宾从俄罗斯民间传说和古代历史中汲取灵感,结合流动的装饰性线条、平面性构图和斯拉夫传统元素,创造出独特的视觉语言。
《青铜骑士》
(青铜骑士追逐叶甫盖尼),亚历山大·别努阿
纸本水彩
1905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金鸡的故事》(沙皇达顿与占星师),伊万·比利宾
纸本水彩
1906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亚历山大·马雷金为《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所作的插图(1914—1930)同样具有鲜明的色彩装饰性,画面背景是连绵的粉色山丘,武士的头颅戴着饰有羽毛的头盔。鲁斯兰骑着白马驰骋,红色斗篷飞扬。一轮明月高悬空中,丰富且大胆的色彩对应童话长诗中美丽和奇幻。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插图,亚历山大·马雷金
纸本水彩
1914—1930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德米特里·米特罗欣是一位具有独特个人风格的木刻版画大师,画家倾向于描绘具有抒情性的场景,为《高加索的俘虏》(1922)所作的插图中传达出复古的怀旧与淡淡的诗意,画面融合了浮世绘的平面表现手法,画面中前景描绘了戴着镣铐的俘虏,远山小径上,刈草人牵马而行。背景是层峦叠嶂,落日余晖。
展览中陈列了画家塔季扬娜·玛芙丽娜与尼古拉·库兹明的插图作品,他们同为先锋艺术团体“十三个”的创始成员,这一存续时间短暂的团体在苏联艺术史上留下了鲜明的一笔,目前以“十三个”团体为主题的特展正在俄罗斯印象派博物馆展出,在特列季亚科夫画廊举办过关于玛芙丽娜的个人特展。受后印象派和野兽派的影响,他们倾向于捕捉瞬间的变化,不作任何修改和停顿,将水彩颜料自由涂抹在湿润的纸张上。
“十三个”的艺术家们在20世纪30年代短暂交汇后走向不同的轨迹。库兹明和玛芙丽娜作为团体中最负盛名的艺术家夫妇,一起走过了近五十年的光阴,以插图画家、艺术评论家、俄罗斯圣像画收藏家的身份闻名于世。库兹明于20世纪30年代绘制了《叶甫盖尼·奥涅金》的一系列插图,插图本在1937年的巴黎博览会上获得金奖。在松弛的色彩与自由的写意风格之外,画家着意模仿普希金手稿涂鸦中的线条特征,兴之所至的偶然性使画面更加亲切和灵动。
《叶甫盖尼·奥涅金》插画《我和我小说中的人物》,尼古拉·库兹明
纸本水墨
1930年代,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在解冻时代,艺术家们重新发现20世纪20至30年代先锋派和现代主义的传统。在上世纪后半期,玛芙丽娜转向了民间童话主题创作,展柜中放置着玛芙丽娜为《沙皇萨尔坦的故事》绘制的插图(1970年代)。三少女坐在纺车前,夜空中繁星点点,炊烟升腾而起,在玛芙丽娜所塑造的童话世界里,空间变得无拘无束,前景和背景都用同样浓烈饱和的色彩,伴随着欢快和明亮的装饰图案。
《沙皇萨尔坦的故事》
(“三个姑娘在窗下……”),塔季扬娜·玛芙丽娜
纸本水彩、水粉
1970年代,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法沃尔斯基(1886—1964)的木刻版画插图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画家擅长用不同角度的刻刀创造丰富的纹理,用细腻的线条和木版画的黑白对比制造强烈的张力与戏剧冲突,在鲁迅先生编纂的苏联木刻版画集《引玉集》中也收录了他的作品。展品中包含画家为《鲍里斯·戈杜诺夫》(1954—1955)、《莫扎特与萨列里》(1961)所制作的插图和木刻雕版。
《莫扎特与萨列里》插图,弗拉基米尔·法沃尔斯基
木刻版画
1951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自19世纪下半期以来,大部分俄罗斯重要的插图艺术家都描绘过普希金的作品,“插图中的普希金主题”早在苏联前期就被文艺界热烈讨论过。展品以普希金为轴,勾勒出关于俄罗斯插图和版画艺术发展史的脉络纹理,为观者提供了解读普希金作品珍贵而直观的视角——来自艺术家的视角。
诗意的日常
普希金作品与工艺美术
真挚的情感、流畅的语言、优美的音调是普希金风格的鲜明特点,诗人将文学书面语同鲜活的民间语言相结合,以人们能够亲近和理解的语言将故事娓娓道来。这或许也是普希金主题被俄罗斯民间工艺品所青睐的原因之一。在20世纪30至40年代,普希金童话常常被用于装饰艺术中。
展品中的漆画绘板和两个锦匣来自俄罗斯的小村庄姆斯乔拉和帕列赫,它们以民间漆绘和圣像画而闻名,在20世纪30年代,工匠们从圣像画转向工艺品制作,并在其上绘制色彩鲜艳的漆画,普希金童话成为广受喜爱的题材,画面元素繁复多样,通常被精致的植物花纹所围绕,中间描绘有童话故事中的武士与公主,国王与侍卫,林妖与黑海王。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锦匣
格里高利·德米特里耶夫
纸浆、石膏、蛋彩、漆
1936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融入《鲁斯兰和柳德米拉》情节的还有墨水瓶(原作于1880年代)和来自俄罗斯皇家瓷器厂的一副象棋(1980),墨水瓶化用了长诗中的情节“鲁斯兰与武士头颅的搏斗”,象棋的棋子都是长诗中的人物,以蓝紫为主的色调呼应了长诗的奇幻色彩,人物棋子设计生动可爱,也是文学主题日常化的有趣尝试。
《鲁斯兰与柳德米拉》象棋套组
陶瓷
1890年,藏于俄罗斯皇家瓷器厂《遗产》库
彼得堡著名画家奥斯卡·克列维尔为《沙皇萨尔坦的故事》设计了一系列玩具(1949),人物和情节包括格维顿王子和天鹅公主、布扬岛上的城市、天鹅和秃鹰之战。画面颜色鲜明热烈,具有斯拉夫民族的典型特征,如半掩于羽毛下的少女身着蓝色宽袖连衣裙,头戴斯拉夫民族典型的盾形头饰。
天鹅公主
(《沙皇萨尔坦的故事》系列玩具),奥斯卡·克列维尔
纸浆、石膏、彩绘
1949年,藏于全俄普希金博物馆
在丰富多彩的工艺品中,诗人的创作以一种更为亲切的姿态进入人们的视野,在杯碟茶壶,书房里的墨水瓶,置物的锦匣中都能发现普希金的人物和情节,他们出现在日常的各个角落,成为生活美学中的一部分。
结 语
在不同的时期,普希金的作品作为灵感源泉,为不同类型的艺术所吸纳和演绎,本身即说明了其创作的强大生命力,作家伊万·冈察洛夫曾这样形容“在普希金身上藏着所有的种子和幼苗,这些种子和幼苗在我们的所有艺术家的创作中生根发芽,发展成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诗人的创作如同植物的根系,勾连起19世纪上半期俄国社会文化的泥土,在不断的阐释和再创造中长出枝蔓,在不同的媒介和语言间开出花朵,到如今成为一座郁郁葱葱的花园,即便是匆匆而过的旅人,或许也会被某个时刻所打动。
参考文献:
1.冯春主编:《普希金评论集》,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3年。
2.刘洪波:《普希金自画像的文学意义》// 陈明主编:《文学与图像:文图互释》,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第109-120页。
3.于润生:《俄罗斯的形象:艺术体裁的修辞研究》,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
4.Герчук Ю.Я. История графики и искусства книги. - Москва: Аспект Пресс. 2000.
5.Головко С.И. Библиотека и культурно-историческое наследие: монография. - Москва: Либерея-Бибинформ, 2009.
6.Лейтес И.А. Путешествие в страну цвета. Третьяковская галерея, № 2(71)/2021, С. 52 - 83.
7.Молок Ю.А. Пушкин в 1937 году : материалы и исследования по иконографии. - Москва : Новое литературное обозрение, 2000.
8.Парамонов А.В. Иллюстрации И. Е. Репина. - Москва: Искусство, 1952.
(本文作者圣彼得堡国立大学雷书婉,学术支持全俄普希金博物馆Ирина Анатольевна Щепеткова伊琳娜·阿纳多利耶夫娜·谢别特科娃副馆长)
编辑:夏思勍
初审:张霞 王草倩
终审:馆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