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新闻动态 详细信息
《其佩文存》首发式暨捐赠活动在我馆举行 2024-09-19

今天下午,《其佩文存》首发式暨捐赠活动在我馆二楼报告厅举行。新民晚报社总编辑缪克构、副总编辑阎小娴,新民晚报社原副总编辑严建平,沈毓刚之女沈嘉春、女婿徐鼎茂。文汇出版社社长、总编辑周伯军,新民晚报体育部主任李天扬、新民晚报副刊部主任刘芳,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馆长赵书雷、副馆长王晨、张霞以及《新民晚报》同仁、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员工一同参加了此次活动。

赵书雷在致辞中表示,在晚报创刊95周年之际,我馆举办这样一个与《新民晚报》及新闻前辈息息相关的活动十分有意义。他首先介绍了沈毓刚其人及《其佩文存》,并对新民晚报原副总编辑严建平、沈毓刚先生的家属沈嘉春、徐鼎茂,以及“林放不老”展览策展人李天扬老师表达了谢意。

捐赠仪式上,沈毓刚之女沈嘉春向我馆捐赠了包括钱钟书、杨绛、董鼎山、董乐山、巴金、柯灵等文坛名家在内的珍贵签名本。

随后,文汇出版社社长周伯军与新民晚报社副总编辑阎小娴一同为新书揭幕。

 

周伯军指出,《其佩文存》自2020年启动编选工作始,历时3年多,数次改易编选思路,最终形成 “世事杂谈”“素笺怀想”“赏读笔记”“访德随笔”“世界之窗”和附录这样的结构。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附录辑录了沈先生与巴金、钱钟书、杨绛和王遽常先生通信的复制件,弥足珍贵。

沈嘉春在发言中心情激动地谈及了《其佩文存》的正式出版弥补了父亲生前的遗憾。如今将父亲珍藏的名人签名书无偿捐赠博物馆,也是完成了爸爸的心愿。

严建平在发言中深情回忆了沈毓刚先生对他的言传身教,强调文章不能为发表而写,而要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要说真话,说心里话。为沈先生编这本书,由来已久。年轻时识见有限,未能领悟文章精髓,开始编辑他的文集,重读那些文章,终于深切体会到其中的岁月沧桑、报人风骨和家国情怀。沈先生这样一位为新闻事业和晚报发展作出贡献的老报人,能被后来者所铭记,这是特别让人欣慰的。

最后,严建平向新民百年报史馆捐赠了赵超构赠沈毓刚的《延安一月》签名本。新民晚报社总编辑缪克构接受捐赠并表示谢意。缪克构还回顾了沈老为《新民晚报》所作的贡献。晚报复刊后,沈毓刚提出雅俗共赏,创办了《十日谈》。沈毓刚和秦绿枝把复刊后的《夜光杯》人脉文脉很好地延续,师傅带徒弟手把手带教。目前我们开展了《夜光杯》美文征集、文学周,进社区进校园活动,这些做法都是为了发扬以沈先生为代表的老报人、《夜光杯》的前辈们留下的丰厚精神遗产。我们也希望把《夜光杯》做成一个品牌,《夜光杯》有这样的实力,我们有这样的信心,把《夜光杯》的品牌继续发扬光大。

 

沈毓刚简介

沈毓刚(19201999),笔名其佩、方晓蓝、华成璐等。籍贯浙江宁波。《新民晚报》复刊后的第一任《夜光杯》主编。沈毓刚1939年考入上海之江大学英文系,副修新闻,在他的报人生涯中,有过一段编译经历,是在“文革”期间响应周总理要求编译世界各国史的号召,进入了翻译连,还进入过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室。他于193711月上海沦陷后参与编辑过《万象》杂志,1945年抗战胜利后担任《申报》副刊编辑和采访部记者,19495月上海解放后参加创办《亦报》并先后担任编辑主任、副总编辑,《亦报》并入《新民晚报》前身《新民报·晚刊》后担任编辑组组长和副总编辑,直至主管《夜光杯》,还创办了至今深受欢迎的《十日谈》专栏。

 

撰稿、编辑:陈媛媛

摄影:刘裔鹏

初审:张霞 毛真好

终审:馆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