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五楼展出现场 ▲
今年是澎湃新闻创办十周年,由澎湃新闻与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联合主办的“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将于2024年11月10日—12月7日在我馆五楼展厅对外展出。
中国近现代新闻出版博物馆党支部书记、馆长赵书雷表示,此次“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呈现的不仅有大量精彩纷呈的艺术作品,同样呈现了上海新闻出版史上的一段闪亮时刻,从2003年《东方早报》创刊,到2014年澎湃新闻创办,再到现在,风起云涌,澎湃新闻通过系统性变革,成为我国主流媒体打造自主可控平台的典型样本,并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此次展览分为三大板块,分别为“东方欲晓”“时间辽阔”“澎湃如昨”。以艺术作品与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再现了21年前的《东方早报》创刊及10年前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的历程。
▲ 展出现场 ▲
展出的作品中,既有葛兆光、陈子善、何怀硕、白谦慎、虞云国、朱良志等知名学者的书法手迹,也有陈家泠、谢春彦、萧海春、周志高、童衍方、刘一闻、乐震文、肖谷、丁申阳、陈翔、潘善助、朱刚、李磊等艺术界名家的作品,以及欧阳江河、李敬泽等文学界代表的书法,《东方早报》与澎湃新闻的专栏作者手稿等。其中,知名学者葛兆光为澎湃新闻写下:“东方早现晨曦,犹忆夜涛澎湃,声入梦寐之中。”学者陈子善则以“新闻求真,澎湃如昨”为寄语,80岁的山水画名家萧海春精心绘制了一片澎湃的浪潮,以表达对于澎湃新闻十周年的祝贺。
作品欣赏
葛兆光
书迹
萧海春
纸本水墨(局部)、书法
陈子善
书法
陈燮君
书法
潘善助
书法
白谦慎
书法
虞云国
书法
肖谷
油画
朱刚
纸本水墨
朱良志
书法
欧阳江河
书法
刘一闻
书法
陈翔
书画、纸本水墨
乐震文
书法
▲澎湃新闻创办十年来经典海报装置▲
▲《东方早报》代表性样报▲
展览同时呈现了澎湃新闻创办十年来的经典海报装置、优秀视频集合,以及从《东方早报》创刊与转型到澎湃新闻的大量有着纪念意义的样报、记者采访本、图书、旧照、通信等,从中呈现这20年间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巨大变化,感受到澎湃人秉持“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情怀,以“我所坚信的,我将反复叙说”的信念,勇毅前行,从无到有创建了一个全球知名、国内领先的上海新型主流媒体品牌。
▲《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各期样报▲
澎湃新闻一直采取“技术+内容”双驱动策略,就内容而言,文化思想与艺术是澎湃新闻极其重要的板块,在国内思想、文化与艺术界有着巨大的影响力。早在《东方早报》时期的2011年10月,《东方早报·艺术评论》创刊,每周16个版的体量,以其犀利的评论、人文、深度的风格,在中国艺术界独树一帜,影响广泛。进入澎湃新闻时期,《东方早报·艺术评论》转型为《澎湃新闻|艺术评论》与《澎湃新闻|古代艺术》,同样持续深耕艺术界,以独有的眼光报道、评析艺术,以时效、深度等见长。
▲ 2016年12月31日,《东方早报》休刊号▲
十年前的2014年7月22日,澎湃新闻从《东方早报》转型,应运而生,在全国首开传统媒体整建制向互联网新媒体转型先河。2017年1月1日,澎湃新闻开始了从新媒体向全媒体的全面转型,所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十年,澎湃新闻初心不改、引领主流、守正创新,坚持内容为王,持续推动内容创新,强化全平台矩阵布局,建成集约高效的内容生产体系和全媒体传播矩阵,截至2024年8月,澎湃新闻客户端下载量超2.68亿,每日全网阅读量达4.5亿,成为国内有着巨大影响力的一线新型主流媒体。
▲《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画报内页▲
结合展览,澎湃新闻同时以报纸形式出版32版的《澎湃如昨——澎湃新闻十周年艺术展》画报。
展览将于11月10日下午三点开幕,并于其后正式对外展出,将持续至12月7日。
编辑:夏思勍
初审:张霞 王草倩
终审:馆务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