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史话阅览 详细信息
悼念 | 送别叶永烈先生 2024-02-12

微信公众号2020年06月01日发布

著名作家叶永烈先生因病于2020年5月15日上午9时30分在上海长海医院逝世,享年80岁。今天上午,我们送别先生,倍感哀恸。

 

叶永烈,生于1940年,浙江温州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化学系,后进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任编导。1980年调上海市科协技术协会担任常委,从事专业创作。1987年起任上海市作协专业作家,2000年退休。曾任全国青联常委、上海科普创作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全国委员、中国科普创作协会常务理事、世界科幻小说协会理事等职。

 

叶永烈先生于1951年起发表诗歌,1960年出版第一部作品,至今已出版著作数百部,总字数超过3500万。早年从事科普、科幻创作,代表作有1961年出版的《十万个为什么》丛书(为主要作者)和1978年出版的《小灵通漫游未来》。1979年3月,被文化部和中国科协联合授予“全国先进科普工作者”称号。

 

20世纪80年代,叶永烈先生开始进行纪实文学创作,2015年又转向长篇都市小说的创作。主要作品先后有“红色三部曲”和“上海三部曲”。

 

因喜爱苏联科普作家和儿童文学作家伊林,叶永烈先生在高中时期读了很多伊林的作品,深受其《十万个为什么》启发。2006年12月,叶永烈先生接受我馆口述历史的采访拍摄,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他说,高中毕业时,同学送给他的诗里有一句写道:“愿中国的伊林早日出现。”如今,两位为科普事业做出贡献的作家已相会,在这样一个令人伤怀的日子里,我们节选部分口述内容并整理成文,连同一段视频一起分享给大家,借此表达对叶永烈先生的缅怀之情。

 

叶永烈先生,一路走好。

 

《十万个为什么》对我人生道路产生很大的影响,我讲三个小故事。一个是跟我爱人认识的时候,我送给她的第一件礼物就是一套《十万个为什么》,这是我们的定情物,也是我们之间的介绍人。后来1963年结婚,经过四十多年的日子,到今天我们一直怀念《十万个为什么》。

 

对我的工作,《十万个为什么》也起了很大的作用。1963年从北京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上海研究所工作。当时我已经立志要做文艺工作,不愿再做科研工作。但是在那种制度下“跳槽”是很难跳得动的。我到上海,得知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正在把《十万个为什么》搬上荧幕,取名《知识老人》。我想,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工作挺好的,于是书包里带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就到了这个厂。厂长接待我,我一说“我叫叶永烈”,“哦!”他说:“你就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作者吧。”我说希望到厂里来工作。“那好呀!”他说“我求之不得”。这么一见面就定下来了。后来我才知道,我离开之后,他到上海市电影局找到副局长丁正铎,丁副局长又出面找上海市委组织部和人事局,发了公函,才把我从科研单位调到电影制片厂。其实在我到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敲厂长门之前,他们曾经派江雨林到北京大学化学系,想把我调过去,当时我还没毕业。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六年制,毕业生只能分配到科研单位,不可能到文艺单位,他们就没有办法了。而我去敲(制片厂的)门,他们真觉得喜从天降一样。到了电影制片厂,我从头学起,看了很多电影方面的书,然后当编导18年之久,直到1986年拿了第三届电影百花奖后才离开。能够做这个工作,能够脱离科学界到文学界、电影界,就是因为《十万个为什么》。

 

“文革”中,《十万个为什么》成为大毒草,上海成立了工农兵批判《十万个为什么》联络站,声势很大。为什么要批判《十万个为什么》呢?比如《十万个为什么·化学分册》里头写“盐卤为什么会死人”,这个题目是我写的,从电影杨白劳和白毛女写起,因为杨白劳喝了盐卤自杀死掉了。改成样板戏之后,这个情节改掉了,杨白劳是反抗的杨白劳,没有喝盐卤。我用的还是老故事、老版本,说我污蔑贫下中农。如此这般。我是《十万个为什么》的主要作者,而且我人在上海,又在文艺界工作,矛头就指向我。后来到“五七干校”干了三年。“干校”隔一条河正好是出版干校,所以我常常跟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十万个为什么》编辑碰面。我们共同的命运都到那里去了。

 

对我来说,这三个小故事,反映《十万个为什么》这套书对我的人生道路还是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叶永烈在家中(2018年10月25日,上官消波摄)

要写好《十万个为什么》,涉及作家的培养。他需要懂得各种各样的东西,包括他的知识结构。伊林的作品就涉及很多很多方面。我曾经说,写科普文章,所研究的历史跟历史学家所研究的历史不一样。比如写眼镜,你要从当年希腊国王斗牛时用的水晶片说起,这种历史是历史学家从来不研究的,但你要写眼镜,必须从一件件很有趣的事情写起。

 

写镜子,则是当年威尼斯怎么在小岛上做镜子,法国又怎么派间谍来打进去,偷了配方,模仿做镜子,以及当时一面镜子的价格是多少。要写这些有趣的历史。这样,读者才会产生兴趣。要考证这些历史,必须具备很丰富的历史知识,而且你要善于捕捉有趣的东西。

 

这样一来,对科普作家的要求就是很杂,而且要有能力把有趣的事情娓娓道来,写进你的作品。《十万个为什么》每篇文章都是做好纵横两条线。比如写眼镜,纵的历史,可以从希腊国王说起,一直写到现在的眼镜什么样。还有横的一条线,凸透镜、凹凸镜、望远镜、显微镜,等等,都是怎么样的。写得好的作家,都是纵横两条线都写到的,这样一篇文章看起来有纵有横,知识面就很广。写千字文,要读万卷书;为了喝一杯水,要挑一缸水。就是这个道理。真正做好一个科普作家确实也不容易,要大量读书,才能知道很多事情,才能把文章写好。

 

另外,你一定要具有散文作家的笔调,因为需要文学修养,还要有儿童文学的语言。我说下次要编《十万个为什么》之前把作者找来,给他们讲课,如今这些作者绝大多数都来自科学研究所,要告诉他们《十万个为什么》应该怎么写,应该要写哪些东西,再进入编辑范围,才可能会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