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胜利后,中共南方局即于1945年10月9日创办了《文萃》周刊,后交由中共上海文委领导。前期为文摘性刊物,以转载大后方报刊的进步文章为主,主编计惜英;第34期后由原《华西晚报》主笔黎澍主编,逐步增加特约稿件,发展为一份时事政论性刊物。主要撰稿人有郭沫若、茅盾、田汉、宦乡、胡绳(公孙求之)等。
1947年春,《文萃》周刊被国民党查禁,黎澍离沪,留下陈子涛(编辑)、骆何民(印刷)、吴承德(发行),将原来16开的杂志改为32开的小册子,以“文萃丛刊”名义继续出版,每一辑选一篇醒目的标题作为“书名”,迷惑审查者视线。
同样地,尽管刊物编辑、排校、印刷、发行地实为上海,为迷惑审查者视线,出版地点伪装为香港,定价也印港币。
从第三辑起,一个肩掮巨笔、昂首向前迈步的漫画人物出现在“文萃丛刊”的封面上,广大读者把它看作《文萃》的标识。
▲ “文萃丛刊”第1—8辑:《论喝倒彩》《台湾真相》《人权之歌》《新畜生颂》《五月的随想》《论纸老虎》《烽火东北》《臧大咬子伸冤记》
《文萃》原在福州路、江西路口汉密顿大厦租有两间写字间,因被特务盯上,在黄洛峰的帮助下,转移到了北四川路仁智里读书生活出版社的宿舍中,挂“人人书报社”招牌。与陈子涛熟识的范用后来回忆:“此时子涛居无定处,随身带着的大皮包、帽盒子、鞋盒子装着原稿、校样,公园、咖啡馆、马路上成为文萃社工作人员碰头商谈的活动地点。他们就是这样英勇而机智地坚持工作。”
1947年6月24日,范用在北仁智里读书生活出版社见有人打听人人书报社,即前往报信,不幸被捕,与陈子涛关在同一囚室。陈子涛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不屈,后与骆何民、吴承德于1948年12月27日英勇就义,被称为“文萃三烈士”。范用因被捕时身无一物,在被捕两个半月后得获黄洛峰营救。
陈子涛被捕时正在准备“文萃丛刊”第十辑《假凤虚凰》,吴承德邀范用设计封面,终究未能面世。至此《文萃》周刊共出版2卷72期,丛刊9辑。第九辑《论世界矛盾》另印封面,以伪装本《孙哲生传》出版。
▲左:“文萃丛刊”第9辑《论世界矛盾》(1947年6月25日);右:《论世界矛盾》伪装本《孙哲生传》(1947年6月25日)
“文萃丛刊”未出版的最后一辑是第十一辑《地下文萃》,陈子涛为它写的前言向读者发出最后的告别和鼓舞:
“亲爱的读者们!这本小册子是我们用血的代价换来的。希望你们保存它,并把它传开去。一百年来志士仁人奋斗以求的新中国,就要诞生了!大家快行动起来,用行动来迎接新的伟大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