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史话阅览 详细信息
《新年风俗志》:翻开一本90年前的新年纪实 2024-02-26

微信公众号2024年02月09日发布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正式通电各省:“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旧历正月初一自此在行政上与“岁序更新”剥离,而中国的社会生活开始出现“民国一新年,国民一新年,彼此各一心理,彼此各一新年”的二元格局。1928年5月7日,内政部呈请国民政府《普用国历办法八条》,要求“严禁私售旧历、新历对照表、月份牌及附印旧历之皂神画片等”“对于旧历节令,一律不准循俗放假”“一切旧历年节之娱乐、赛会……按照国历日期举行”等,然而在这场“废历运动”中,政府强硬的行政命令与民间顽强的文化惯性屡有摩擦,新历通过法定纪念日、公文契据、报刊日期等有限地渗透到民间,以新年为代表的传统节日则广泛地仍照旧历庆祝。

       中国现代民俗学从1918年北京大学的歌谣征集运动起源,20世纪20、30年代恰是其蓬勃兴起之时。民俗学家在新学术的指导下注意到官家新历和民间旧历的夹隙之间的旧年俗。1932年杨堃《废历年节之社会学的意义》一文在《鞭策周刊》第一卷第一期发表,云:

    夫废历年节只存在,必有其所以存在的理由。换句话说,它必是能与当时当地之社会环境相适合。……

    我认为中国民间的社会生活是一种循环式的生活。而每年循环之周期,即是废历的年节。故每逢此时,不仅是冬去春来、万象顿觉更新;而穷富人家之一切经济生活,亦均能于此时得到一种转机。他若看风水,批八字,男婚女嫁,修墓祭祖种种社会礼俗,亦均是与废历之季节时令相关联。在此等社会事实尚未完全消灭之时,若骤欲将废历中之“年关”打破,则谈何容易!

     但中国现正处于一个转变急速的时代。那些带有“封建思想”的社会生活,不久即将为另一种的社会生活(资本主义的,或社会主义的)所代替,故那些极可珍贵的,现仍可亲眼看见的废历的年节之种种仪式,种种迷信,不久即要被淘汰而归于消灭了。我写这篇文章的动机,当然不是想拥护废历的年节,而却认为研究此种礼俗的事实,乃我们应有的职责。……研究社会学的同志们,有这样好的研究资料,我们就听其消灭吗?与其到后来为搜集中国风俗史料,再去参考外人的著作,或须亲自跑到巴黎或东京,去作手抄或影印的工作,何若从现在起,来作一种礼俗的调查呢?

       杭州的娄子匡读到此文,将杨堃“引为同调,目为知己”。这一年他的《中国新年风俗志》完稿,便请杨堃作序。娄子匡1905年出生于浙江绍兴,少年时就在舅父、祖母、中学老师赵景深的影响下搜集民间歌谣和故事,后以钟敬文为师,从事民俗学出版和研究。1930年,中国民俗学会在江绍原、钟敬文和娄子匡的发起下“创化在荷风中的西子湖头”。《中国新年风俗志》即为中国民俗学会丛书之一,1932年9月初版,绍兴汤浦民间出版部发行。

       1935年1月,商务印书馆重版该书,改名《新年风俗志》,收录周作人、顾颉刚、德国学者爱堡哈特序言和娄子匡自序,内含对浙江、江苏、福建、广东、广西、河南、湖北、湖南、四川、安徽、甘肃、贵州、云南13省27地年俗的调查记录。自序中说:

中国底旧历新年,是最有情趣的一个季节,现在是快将似鸟兽虫鱼的隐去了,这更引起多少人底去思呢?我现在把它索引记述起来,不敢说是复古恋旧,但却像嚼橄榄儿的尝它后味,这后味是引人探求的啊!

再待说明的,就是本书资料底来源。这,全是活生生的新从民间摘来的鲜花,并不是由地层古棺和旧书残册中得来的死奄奄的字文。也是我由衷的感荷我底同工们各以寓公或土著的利便,精明的记录给我的。……

       90年过去,各地民间的“鲜花”一代代枯荣,如今应当各有新模样了。今天的“鲜花”源出何处?哪些旧时的花香消散了,留存了?新年之际,我们翻开馆藏《新年风俗志》与您分享90年前的年俗记录,一起在旧时年味中迎来一岁除,新春到。

                 ▲门神

浙江·绍兴

贴门神

大门在新年展开了,两边门上就须贴上威武的两张门神的“纸祃”(两颊印的红红)。据说,它能够驱邪除恶,把守头门,门内就平安大吉。不过它把守的时间,只有元旦一天,到天快黑了,就要回到天庭;人们就把纸祃和纸锭,焚化,放着爆竹,欢送它上天去了。

                ▲寿星、魁星

                ▲灶君、关公

                ▲福禄寿三星

江苏·无锡

拜年

元旦的早上不吃早饭的,家家要烧甜的糕丝圆子汤和咸的面来吃。但第一件事情是先要焚香点烛,敬天地、家堂、灶前、财神路头前、祖宗神子前、供佛、供三官(这只吃三官素的行之),合家小辈依次向长辈拜年,以后再吃。拜年对长辈都行跪拜大礼,平辈只作作揖就算了。吃了糕丝圆子汤和面,就到邻家去贺年,或把锣鼓敲打起来,叫做闹铜锣鼓,表示新年的闲空和快乐。

福建·厦门

至神

到了初四,天上去的神祇,就要回来了;人们要设祭欢迎,这叫“至神”。“至神”是应该迟一点行的,因为神祇回来迟,是受了玉帝的青睐,那是很好的现象。送神的时候,最好刮着风,至神的时候,最好是下雨。

                ▲文武财神

江苏·苏州

接路头

正月五日是五路神底诞辰。金锣爆竹,牲醴毕陈,算盘,银锭,天平这些东西,也供在桌面上,一旁放置刀一把,上面撮一些盐,谐音叫“现到手”。人家都以争先为利市,迟了恐给他家迎了去,所以必须早起迎接,今则更有隔夕来迎接的。吴人叫做“抢路头”。

江苏·淮安

下汤团

接天地之后,就应下汤团吃了。下汤团时,惯做金色的梦的人们有一种传说:每年天下各处定有一家(条件是如有好心做好事的)被财神光顾,汤团会变成金子的;人们发觉在已变未变时,但不可喊,否则变不成了。唯一的方法,是放下一点金子,各妇人们的簪环之类。汤团在这天又叫喜欢团子,无论多少总要吃一点,吃是沾糖的。这天吃的多少也和天气冷暖等同为谈话资料,通行着。

财神酒

这天(初五),商店格外重要,因此日又叫做“财神日”。敬财神和人家一样,各店都设有一纸财神像(钱店有泥像的),焚点香烛。敬过神之后有一顿饭,叫做“财神酒”,吃财神酒是店家对于学徒们去留唯一的日期,留的有饭的,否则当然没有,在先几日得了消息,先走了,以免当时下不去。

                ▲纸牌和骰子

四川·成都

嬉戏

到初二那天,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街道上卖巴瑯鼓(小孩的玩具,用蛇皮做成的短柄的小鼓)的,卖糖的,卖各种玩艺的,都非常拥挤;而尤以大小孩童,成群的来往四处拜年,更加热闹。女人们,大多数喜欢留在家里邀了邻居大家来打“斗十四”(四川流行的纸牌。赌法:首家十二张,次家拿十一张,每两张为一呈,每呈要凑成十四点)或是掷“升官图”,消磨这悠长的春昼。出门的人,就是到亲戚朋友那里拜年,到热闹的地方去游散。游散的地方,不外乎武侯祠、青羊宫(太上老君降生地)、草堂寺(杜工部的读书处)、薛涛井(薛涛女史投水的井)……一些胜迹的所在;一天游不遍,就在初三初四继续着玩,到游完了这一些胜迹才止。

                ▲纸糊假面具

浙江·绍兴

玩具

孩子在除夕那天得来的“压岁钱”,还有叩岁得来的“拜岁钱”,多半消费在买玩具。玩具的式样真不少,有金属做的车、……木质的刀、枪,……竹削的小笛……纸糊的面具,花灯……泥塑的鸡、虎(会发音)、孩童,神仙……。近年来,更有用金属做的涂上彩色的飞机,火车,汽车,枪炮了。

                                ▲瓜子鸡、九联灯

浙江·绍兴

瓜子鸡

是用五粒瓜子夹起来而成一只鸡。母亲抱着孩子在桌子一旁吃瓜子,她剥些瓜仁儿,送进孩子底小嘴,还给孩子做玩具——瓜子鸡。孩子一边在玩着鸡群,一边在杀鸡来吃,他一只只的拆散,一粒粒的瓜仁儿都吃到肚子里。

九联灯

这不是前边说过的花灯,因为它不好点起蜡烛来照耀,它只是孩子们搜集几多“捧香”焚剩的竹丝,拿来折成三曲,像M形,连架起来,就成九联灯。如果竹丝很多,就可以架得很多,并不一定只有九联,这是孩子们不化钱的利用废物的工艺游戏。

                  ▲舞狮、麒麟头

广东·海丰

舞狮

每一班,多的三四十个人,少的也有二十多个人;各人都着同样的衣服,腰里系着带子,个个都是雄赳赳的。元旦开门炮一响,他们就开始到人家来舞狮,最盛的时期,是从元旦到初五六,过了这几天,就慢慢地少见了。舞狮有下面的四种:

麒麟 多是由市上的居民组合的,邻市的乡村也有。舞狮中这种比较最出色,因为它底人数多,用具也整齐;锣鼓是用一副大铜钹,一个响鼓,一面厚铜的锣,奏起来非常响亮雄壮。用竹扎纸糊做成一个麒麟头,绘上美丽的颜色,拿绒线做它底须和毛,拿一丈长,四尺阔,画上彩色的布匹做身子;布的末端,再用一束绒线做成尾巴。舞的时候,一个人双手拿着麒麟头,一个人俯身伛背的冒在尾端,锣鼓一响,两个人就在场子里舞出种种的姿势。舞完了,就演拳棍,接着又一对一对地比那双刀、枪、牌。

 多来自附近的乡村,舞演的状况,和前者是相似,不过锣鼓却不同。狮头是扁圆形的,直径大约两尺多。一个鼓,两面锣,都比前者小,声音也都不及前者的洪亮,刀、枪、牌、也比较小,不过有的加演数人的比棒和跳桌。

客仔狮 也多是附近乡村中玩弄的,大概和“狮”很相似,不过狮头不是扁圆的:它有一尺多大,很像猫的头,下颚是活动可以开合的。另外还有四个人,戴着假面具,两个是猴形,两个作笨伯,跟着狮舞弄,装出种种诙谐的动作。

外江狮 都是外乡来的,人数比较少,狮头、锣鼓、都和“客仔狮”相同,不过没有假面具;技术都比较精巧,常常叠了几张桌子,人在桌顶演出各种戏法。

               ▲荡秋千

云南·车里

荡秋千

是女子们新年唯一的嬉戏,玩的人,一个或两三个,飞荡在空地上,飘飘然似高登了仙域。

广东·海丰

打秋千

又叫“打灯秋”,和普通秋千不相同。元宵那天,在神庙的旷地上,搭一个高约丈余的架子,架子上置一支可以旋转的大木轴,轴的中央,穿两支长约丈余的竹杠,竹杠的两端,各放可以坐人的能转动的木板。打的时候,就是两个重量相等的人,分坐在木板的上面,另外有人把竹杠推动,那就慢慢地上下旋转,坐在竹杠两端的人,也跟着一上一下;同时,两人歌唱那互相对答的“秋千歌”(歌词待搜集)。

广东·海南岛

打秋千

昌江的女子,在新年时节,大家都去竞打秋千,互相唱着山歌。但是民国以来,因年年扰乱得很,所以已没有这样的盛举了。

                ▲松鹤

湖北·黄陂

占候

老农们的占候,就是看初一到初十的十天天气的阴晴,来占测一年的事物,占候的秘诀是:

一鸡,二犬,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谷,九麻,十豆。

那(哪)一天天阴得没太阳落山坡,就是一年中将损害某物,例如初一天阴就要损害鸡,初二阴损害犬……。

贵州·赤水

碾蝗虫

元宵的黄昏,孩子们把燃点了的香烛,插在田的一旁,嘴里歌呼:“蝗虫,腊花土虫,碾到河的那边去了!”这叫碾蝗虫。

 

参考文献:

1. 娄子匡编著:《新年风俗志》,商务印书馆1935年5月版。

2. 杨堃:《废历年节之社会学的意义》,《鞭策周刊》第1卷第1期,1932年。

3. 杨堃:《中国新年风俗志序》,《鞭策周刊》第2卷第9期,1932年。

4. 娄子匡:《中国民俗学运动的昨夜和今晨》,《民间月刊》第2卷第5期,1933年。

5. 左玉河:《评民初历法的“二元社会”》,《近代史研究》2002年第3期。

6. 左玉河:《南京国民政府废除旧历运动评析》,载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青年学术论坛2002年卷》,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7. 任笑:《民国“双历法结构”形成研究》,河南大学硕士论文,2012年。

8. 郭英三:《娄子匡对民俗学术的终身经营》,《民间文化论坛》2005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