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史话阅览 详细信息
少儿社生快 | 任溶溶:回忆少儿社成立时的事 2024-01-10

微信公众号2018年12月28日发布

今天,少年儿童出版社66岁了。

1952年1月4日,团中央和华东军政委员会新闻出版局决定,以新儿童书店为基础,吸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和大东书局的儿童读物编辑出版部门,成立“少年儿童出版社筹备委员会”。庞来青任主任委员,包蕾任秘书。10月18日,因“三反”“五反”运动暂停工作的筹委会复会,成员作了调整,郭云为筹备会主任委员,陈伯吹为副主任委员,庞来青为秘书。12月28日,少年儿童出版社正式成立,社址在上海延安西路1538号。宋庆龄为该社亲笔题写了社名。自此,我国有了第一家由国家领导、公私合营性质的专业性少年儿童读物出版机构。

著名儿童文学翻译家、作家,少年儿童的老朋友任溶溶老师,曾翻译《安徒生童话全集》《小鹿斑比》《小飞人》,并著有《“没头脑”和“不高兴”》《小孩子懂大事情》《我也有过小时候——任溶溶寄小读者》等,他参与了少儿社的筹建。在此刊发任溶溶老师曾为我馆馆刊撰写的文章《回忆少儿社成立时的事》,祝愿永远年轻的少儿社天真满溢,童趣盎然。

 

上海的少年儿童出版社是在1952年底成立的。它以共青团接收儿童书局后成立的新儿童书店为主,吸收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大东书局三家书店的儿童读物部门组合而成。社长郭云,副社长陈伯吹,经理庞来青,副经理蒋石洲、赵景源,编辑部主任(相当于总编辑)包蕾,副主任何公超。

 

我原在华东人民出版社编《文化学习》杂志,有一天社长叶籁士对我说,上海要成立一个少儿社,你是做儿童文学工作的,他们请你到那里去。我就去帮忙筹建少儿社了。

 

郭云(少儿社首任社长)

陈伯吹(少儿社首任副社长)

我们编辑部成立后的第一件事是讨论1953年出书计划,计划要报到上级去的。定计划对于我负责的译文科不成问题。我到少儿社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到新闻出版处(当时还没有出版局)接收一批苏联送给他们的俄文儿童读物。我从中挑选了一些给当时译协(不是现在的译协)的会员翻译,这些书自然可以列入选题计划。知识科问题也不大,该出的知识读物可以去约稿。只有负责儿童文学创作的文艺科最伤脑筋,大家对第二年怎样出这类书简直一筹莫展。因为儿童文学创作稿手头一部也没有,也联系不到可以写书的儿童文学作者,这样,计划上的书名、作者、内容等项自然没法填了。

 

最后我们编辑部来个集体创作。创作什么?创作选题计划。计划终于定了出来,但都是“客里空”的。比方说,一本是抗日故事,作者未定,内容自然是抗日故事;一本是解放战争故事,作者未定,内容自然是解放战争故事;一本是童工故事,作者未定,内容自然是解放前的童工故事,等等。我们集体创作的这个计划报了上去,交了差。

少年儿童出版社成立纪念(1952.12)

第一排:丁深(左1)、童励清(左4)、汪素珍(左5)、马如瑾(左6);陈清之(右1)、赵基智(右2)

第二排:胡德华(左2)、郭云(左3)、周新武(左9)、舒新城(左11)、鲁风(左13)、田地(左14);方学武(右1)、孙毅(右2)、万启盈(右4)

第三排:赵景源(左3)、陈伯吹(左4)、包蕾(左5)、蒋石洲(左6)、黄衣青(左8)、李楚城(左9)、李俍民(左12)、朱翊新(左13);赵蓝天(右1)、陈膺浩(右3)、郭勤初(右6)、汤季宏(右7)

第四排:庞来青(左5)、梦海(左8)、任溶溶(左9)、何公超(左10)、李季开(左11)、王浩泉(左12);袁晓园(右1)、方轶群(右3)

任溶溶(右一)与陈文辉、陈苏文等人在少儿社(1954年6月)

开头几年文艺科的日子真不好过,主要是儿童文学队伍实在太弱,不好组稿。文艺科的选题总是完不成,快到年底就来找译文科商量,让译文书顶替,好完成出书计划。这就是少儿社头几年译文书出得特别多的缘故,记得译文稿发得最多的一年达四十种。

 

1953年初,少儿社还创刊了《少年文艺》,这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儿童文学刊物。主编是李楚城同志,其实就他一个人在编,有时找我帮点小忙。杂志登的虽是短篇,但稿件同样缺乏,全靠朋友们支撑。李楚城同志原是解放军随军记者,他亲自动手写描写解放战争的小说,接连写了几篇,大获成功。我当时常在电台讲儿童故事,那天正好讲了一个关于美国黑人孩子的故事,李楚城同志在广播里听到了。第二天,我一上班他就对我说,你讲的故事很好,《少年文艺》要用,你把故事写出来给我。电台讲故事要讲稿,我把电台的油印稿给了他。小说发表在第二期,还真有点影响,后来出了书。从这件事,也可看到《少年文艺》如何迫切地需要稿件。

 

幸亏《少年文艺》马上来了两员大将,就是钱景文和任大星同志。任大星同志告诉我,李楚城同志一度生病,科室里只有他们两位在苦心经营,编辑部主任包蕾同志跟他们开玩笑说:“你们真是一对'孤儿苦女'啊!”“孤儿苦女”是刚出版的一本书的书名。不过他们两位积极组稿,鼓励来稿,从来稿中选用作品,不但让《少年文艺》解决了稿荒问题,发表了好作品,而且培养出好多儿童文学作家。


《少年文艺》创刊号

任溶溶(右二)与杜宣、徐迟、茹志娟、贺宣等在《少年文艺》编辑迎春座谈会上(1979年2月)

正是由于儿童文学作品太少,不久后《人民日报》发表文章,号召老作家、新作家写儿童文学作品,我国儿童文学热闹起来了。我觉得我国儿童文学自创立以来,虽然已经有了一些名家名作,但真正繁荣却是在解放后的这个时期。可惜一度遇到浩劫,但改革开放以来,儿童文学队伍空前壮大,跟少儿社成立时的情形完完全全不同了,真是可喜可贺。


 

任溶溶手迹

 

1993年,《365夜故事》荣获第一届国家图书奖;1996年,《宝贝当家》荣获“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1998年,《三毛大世界》荣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少年文艺》《小朋友》《故事大王》《巨人》获评首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1999年,《男生贾里全传》荣获第七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十万个为什么》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2年,新版《小灵通漫游未来》荣获第十三届中国图书奖;2008年,《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普及版)荣获首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2016-2017年,《布罗镇的邮递员》分别荣获中宣部“优秀儿童文学出版工程奖”、第十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第十四届“五个一工程·一本好书奖”等荣誉。

《精编365夜新故事图画本》

《十万个为什么》(新世纪版)

《布罗镇的邮递员》

优秀图书

书影(部分)

内容来源:《新闻出版博物馆》2009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