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众号2019年10月06日发布
喜迎国庆
热烈庆祝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1949年10月1日,第一面五星红旗冉冉升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
次日,广东战役打响。人民解放军右、中两路占领清远、花县、从化、增城,左路逼近博罗。14日下午6点30分,第十五兵团先头部队攻入广州市区,至此,中国南疆的门户、具有光荣革命历史的名城广州,迎来了解放。
随后,广州市军管会成立,开始城市接管和建政工作。此间,一本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的书在广州解放后第八天便告出版,在迎接新中国、新时代、新天地中肩负起“学习新知识”的重任,极具历史意义。
于20世纪70年代初购得此书的香港资深编辑黄天先生,曾为我馆馆刊撰写《争分夺秒抢时出版〈人民手册〉》一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那些熟悉开国初期出版业情况的前辈和学者的关注,并作更深入的阐释”。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我们分享此文,分享这本诞生在烽火中的《人民手册》,愿新中国的出版事业更加辉煌。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封面
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其后,朱德总司令也宣读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命令》,指令四个野战军向全国进军,解放西南各省,其中包括尚未解放的南大门广州。
10月6日的苏联《消息报》也关注到广州,《社论》中谈到:“华北和华中已经解放了。华南相当大的部分已经解放,而且现在人民共和国的军队正逼近广州——被击败的国民党残余还继续盘踞的唯一大港。”
10月1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指战员在兄弟部队和广州地下党组织的配合下,向守敌发动攻势,由北郊往沙河突入市内中华路(今改为解放路),占领国民党总统府、行政院以及省、市等重要机关,宣告广州解放。
10月15日,长堤东亚酒店升起了第一面五星红旗,随后市内到处悬挂五星红旗……
10月1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市警备司令部成立。邓华任司令员,赖传珠任政治委员,谭甫仁任政治部主任。
10月19日,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决定:任命叶剑英为广东省人民政府主席兼广州市市长,李章达、朱光、梁广为广州市副市长。
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0月22日,一本名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的书,在广州解放后第8天便告出版。这是何等的出版速度,以当年的出版条件和环境,一定是夜以继日地赶印出来的,甚至可能是地下党人在广州还没有解放之前,冒着生命危险,在隐蔽的环境里进行编校、争分夺秒抢时出版的。因此,这是一本烽火中诞生的出版物,是极具历史意义的书籍。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扉页
我手头正珍藏一本《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全书概要如下:
书 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
开 本:三十二开(182×130mm)
页 数:164面(中式直排右翻页)
编 者:羊秦
编印者:白云印务局
地 址:(广州)惠福东路十八号
电 话:一三八二八
经售者:广州市各大书店
定 价:基数二元
出 版:1949年10月22日
▲编印旨趣
该书封面设计简朴,用单色红版印刷,“人民手册”四字用手写体,收突显主体内容效果。封面和扉页均印上编者名:羊秦。版权页的内容则印在封底。
扉页后的“编印旨趣”,最能了解此书的出版目的,谨抄录如下:
编印旨趣
这本书所搜集的全是新中国人民急切需要的新知识,简言之,有下列两点:
(一)政协组织法、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政协共同纲领等三篇东西是全中国政协会议的三大成就,是建立新中国的基本法规,从这里,我们可以窥见新中国的全貌和它诞生的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论等数篇是毛主席一九四〇年以来所发表的主要的革命文献,它是马列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毛泽东思想”底精髓,是新中国人民必需学习的斗争武器。
总之,这是建立新中国的指针,是新中国人民所需要的基本知识,所以我们不惮麻烦将这些资料汇集成为这样一本手册,这样,既可节省读者分头选购之劳,又可减轻因散买而多费的经济负担。
今天是“人民”的世纪,是“学习”的时代,向“毛泽东思想”学习,向“一代天骄”的人民大众学习,这本手册,假如能有助于“学习”,则是望外之幸了。
迎接新中国、新时代、新天地,就得学习新知识,《人民手册》便肩负起这个任务。
▲内页
《人民手册》在“目次”之后,首先印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用专色红和黄来印刷,突显红旗招展,并附“说明”,解释颜色使用的寓意,五星排列的意义。
国旗后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横排曲词,但标明“暂用义勇军进行曲”。想不到这“暂用”,在60年后的今天依然在沿用,一直深嵌13亿人心。
接着的内容依次是:《中华(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附:参加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的各民主党派;《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附一:中央人民政府组织系统表,附二:中枢各首长一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首届宣言》。
其后就是《人民手册》的后半部分“革命文献”,内收:毛主席的《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目前形势与我们的任务》《论人民民主专政》;最后是《中国土地法大纲》,附:许涤新《中国土地法大纲之特点》。
当年的新知识,在今天看来,有的为人们所共知,有的已经成为历史。但在新中国开国之初,《人民手册》将立国的指针和必要的基本知识提供给广大民众,对稳定时局、安定人心起着重大的作用。
我是在广州出生、澳门长大的,自幼爱看书和剪存报纸,也喜欢到旧书肆和地摊去翻寻心头好。但澳门毕竟是南端一座小城,难有“珍稀之宝”。不过,我一心只想着能增进知识的就是好东西。所以尽管是一件平凡物,有时也会为自己带来惊喜!
1972年1月的一天,我又来到澳门板樟堂街艺联书店,在那面积才十多平方米、三面书架的局促小店中淘书。那年头,正值“文化大革命”,书出得少,我唯有找旧书看。这天,我意外地发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民手册》。它吸引我的地方是:(1)新中国成立不久,此书便出版,意义十分重大;(2)书中的内容对我来说,是了解新中国成立的一份很好的参考资料。于是,我花了可以吃上一顿高级西餐的价钱——九元(葡币),把它买了下来。
今天我翻阅此书,写成短文,希望能抛砖引玉,引起那些熟悉开国初期出版业情况的前辈和学者的关注,并作更深入的阐释。
内容来源:《出版博物馆》2010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