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史话阅览 详细信息
馆刊丨审美书馆的创立及其出版物 2024-01-10

微信公众号2019年10月12日发布

1879年10月12日,高剑父出生于广东省番禺县,名仑,后以字行,和弟弟高奇峰、同乡陈树人并称“岭南三杰”,同为岭南画派创始人。

 

作为中国近现代国画家、美术教育家,高剑父的艺术生涯经历了中国社会最为剧烈的变革年代,他的绘画理念和主张,都反映出深深的革命烙印和进取精神。不仅如此,高剑父在寻求国画创新之路的同时,也积极开展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活动。1905年,他与潘达微等人创办了"开通群智,振发精神"为宗旨的《时事画报》,并用国画的笔法发表不少宣传革命和讽刺时弊的作品。1912年春至1913年夏,他先在上海创刊摄影与漫画并重的《真相画报》,以“缅述既往,洞观现在,默测将来”,后又创立审美书馆。

 

在社会形态发生巨大改变、商人及市民阶层得到很大发展的特殊时期的上海,高剑父为何创办书馆,又是如何创办书馆的呢?我馆馆刊曾发表上海图书馆研究馆员张伟和副研究馆员王曼隽《审美书馆的创立及其出版物》一文,还原了不少“真相”。在此分享给大家,纪念高剑父诞辰140周年。

▲高剑父在日留影(广州艺术博物院供图)

创办《真相画报》

1906年,高剑父赴日本东京美术学校研习绘画,认识了廖仲恺、何香凝夫妇。受他们的影响,于同年7月加入同盟会,追随孙中山投身革命。1908年,高剑父学成回国,一边举办“折衷中西”的“新国画展”,一边任广东同盟会会长,筹备起义。此后数年间,他曾秘密组织暗杀队、敢死队,奔走广东、香港、澳门之间,抨击帝制、宣传共和,为推翻清政府出生入死,浴血奋战。

 

辛亥革命胜利之后,高氏兄弟告别政坛,重返艺坛。他们向广东军政府申请到了10万大洋,于1912年春到上海,在春申江畔实现身份转换。他们在上海的四马路(今福州路)的惠福里设立编辑部,出版发行了一份摄影、绘画和文字并重,当时堪称惊艳的画报——《真相画报》。

 

刊物第1期即坦荡亮明身份:“本报执笔人,皆民国成立曾与组织之人,今以秘密党之资格转而秉在野党之笔政,故所批评,用皆中肯。”并直抒刊物宗旨为:“监督共和政治,调查民生状态,奖进社会主义,输入世界知识。”由此可见,高氏兄弟虽然不再从政,革命热情并未消退。高奇峰为画报第1、2期绘制了两幅封面,第1期,画家挥毫书写,第2期,摄影家对景开镜。两幅画体现了刊物的鲜明特色。

▲高奇峰像(民国初年)

 

《真相画报》从创刊起,即不惜工本,每期发表大量时事照片,如孙中山先生社会主义大演讲、谋杀宋教仁之关系者及铁证、民国国会开幕记、外宾道贺民国新年等,有时更推出震撼眼球的大幅长卷照片(最长的竟达168厘米),如武汉三镇全势一览、东南第一名所南京、近世各国最新之飞行器等。《真相画报》能大量刊出这些及时反映时事的照片,得益于高氏兄弟手下有一支中华写真队。这支专业的新闻摄影报道队伍,是高奇峰来沪前按孙中山指令创建的。而《真相画报》在广东的发行所所在地,正是位于广州长堤二马路的中华写真队事务所。

 

除关注政治、社会变革外,《真相画报》还是“岭南三杰”展现自己艺术主张的阵地。“岭南三杰”在画报中提出了“折衷中西,融会古今”的绘画理念。陈树人发表长篇连载《新画法》,介绍西洋画法的知识,并在文中用东、西洋比较的方式,表达了文化折衷主义的思想;高氏兄弟则以彩色插页的形式,发表了大量绘画新作,具体形象地展示新国画的风采。高奇峰在第11期“本报同人美术画”专栏中,将自己的画作公开命名为“折衷派”。三人推崇的“新国画”还强调艺术的大众化和对现实生活的直接关注。除了表现人间疾苦之外,作品中还出现飞机、坦克等现代科技产物。

 

值得一提的是,高氏兄弟和同样具有创新精神的“海派”书画家们建立了良好的互助合作关系。高剑父曾亲自登门拜访海派画家领袖吴昌硕,而海派书画家中擅长理论与创作的中坚人物黄宾虹则在《真相画报》上发表了大量美术理论文章;在高氏兄弟大力提倡的“历史画”和“时事画”两个栏目中,海派画家沈心海、何明甫等也发表了不少画作,以示支持。高氏兄弟还将这批画家的作品命名为“申派”,这在海派艺术史上当为有趣一笔。

▲《真相画报》创刊号

▲《真相画报》第二期封面

创立审美书馆

除了《真相画报》,高氏兄弟还在沪创办了审美书馆。审美书馆究竟创立于何时?近一个世纪来一直没有确切答案。1936年,简又文先生在一篇记述高剑父学画生涯的文章中谈到这个问题:“民国初年,先生偕奇峰、剑僧两弟曾在上海创办审美书馆与真相画报,藉以推进新国画,并由此广与大江南北诸画师观摩研究,影响甚大。” 虽然文章中并未提及审美书馆创立的具体时间,但既与1912年6月5日创刊的《真相画报》相提并论,那审美书馆的创立理应在同一时期。由于简又文与高剑父的特殊关系(简就读西关述善小学时,高是他的国画教员,以后两人一直来往密切,简还著有《革命画家高剑父》等),这一说法就此广为流传,为研究者所普遍沿用,如范曾的《徐悲鸿》、廖静文的《徐悲鸿一生》、杨明生主编的《中国现代画家传·徐悲鸿》等皆如是。

 

2003年12月,卢辅圣先生主编的《岭南画派研究》一书,汇集了多年来研究岭南画派的重要成果,书中文章在论及审美书馆创立时间时,无一例外都袭用了简又文的旧说,如朱万章的《岭南画派之百年历程》、林木的《现代中国画史上的岭南派及广东画坛》、陈继春的《岭南画派与广东》等等。王震先生近年来出版了多种美术史著作,他的编著以资料丰富、论述严谨而著称,但在“审美书馆何时创立”这一问题上,王震先生也出现了少见的迷乱。他在《20世纪上海美术年表》一书中写到:“1913年春,高剑父、高奇峰、高剑僧于上海棋盘街创办审美书馆。”但在《徐悲鸿年谱长编》一书中,他又认为“该馆于1913年秋由高剑父、高奇峰兄弟创立于上海”,前后矛盾。笔者认为,上述提法除了人云亦云外,很大程度上都可能出于想当然耳:高氏兄弟1912年春到达上海,紧接着就创办了《真相画报》,审美书馆也于同时成立。这一切似乎都很符合逻辑,但事实并非如此。

 

1912年春,高氏兄弟怀揣巨款来到上海,在经过一番运作打点后创刊了《真相画报》,时间是1912年6月5日。当时刊物上写的发行所是:上海四马路惠福里真相画报社,一直到1913年2月21日出版的第16期,发行所的地点始终未改,刊物上也从未出现过“审美书馆”四字。1913年3月1日,《真相画报》出版最后一期,亦即第17期,在这一期的目录页上刊出了一则《审美书馆广告》,全文如下:

西哲有言:欲睹一国之文化,先睹其美术。诚以国家之文野,所系于美术者大也。今世界各国,美术之发展日盛,故人民知识亦日趋高尚,工业建筑莫不华丽绝伦,虽至日用装饰之微,亦必文彩烂然,使人爱赏。诚哉,美术为工业之母也!我国美术,发达最早,日就衰落,于今为极。岂我国人审美思想独缺乎?抑亦灌输美术之机关,不备后进者,少参考资料,乏精良用具,末[未]由得门径以研究耳?本馆抱提倡美术之微愿,特编辑最新美术书籍,及选购我国古今名人画集,及东西洋各大家画谱、画帖并各种美术品、各种新书、印谱、诗集、绘画用具,以应有志美术诸君采用。品惟求精,价惟求廉,当世宏达,幸留意焉。馆在上海棋盘街中市八十四号。

在这则广告的旁边,还刊出一则《本报启事》,云:“本报总发行所迁寓棋盘街中市八十四号,各地惠函,请径寄该处可也。”很显然,高氏兄弟此时已决定停办《真相画报》,另起炉灶,从事新的事业。这一新事业就是创办审美书馆,编辑发行各类美术出版物。而且,高氏兄弟的工作场所,也从四马路惠福里搬迁至棋盘街中市八十四号。

 

必须指出的是,1913年3月1日并非是《真相画报》第17期的真实出版日期。《真相画报》的刊期是旬刊,即每十天就出版一期。而事实上,它的出版日期经常拖延,刊物上标明的出版日和实际出版日相差甚远。如第16期,刊物上标明的出版日是1913年2月21日,这一期刊有“宋教仁追悼大会”“民国国会开幕记”等时事照片。查当时报纸,国会开幕日是4月8日,宋教仁追悼大会则是4月13日举行的。因此,第16期《真相画报》的真实出版日期很可能是4月中旬。第17期《真相画报》上刊有“唐绍仪先生之婚礼”的照片,查唐绍仪与吴维翘的婚礼是6月1日在上海老靶子路扆虹园内举行的,故这一期《真相画报》绝不可能于3月1日发行,它的真实出版日期可能在6月上旬。基于如上考证,我们认为,审美书馆的创立当在1913年夏。

▲《真相画报》第十七期目录页

 

审美书馆的出版物

审美书馆的创立是高氏兄弟在上海活动的一个转折点。如果说《真相画报》阶段是高氏兄弟激情迸发的时期,审美书馆阶段则是他们回归平静、迎合市场的时期。1912年,随着“帝制”的终结、民国的建立,社会形态发生巨大改变,商人及市民阶层得到很大发展,这在中国最大的开放型经济大都市上海,表现得尤为鲜明和强烈。当时的上海,书画市场非常繁荣,高氏兄弟对此不会毫无所动。而高氏兄弟创办书馆的另一个原因,则和当时上海的出版现状有着很大关系。

 

上海是中国近代出版业的重镇,领时代潮流于先。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商人和市民阶层的形成,为文化的普及和提高提供了巨大的新消费层;同时,自西方引进的石印术和珂罗版印刷技术也在上海得到很大发展。当时技术已经成熟的彩色石印成本低廉、色彩鲜艳,珂罗版印刷则细腻精致、色调丰富,这都特别适合图画类作品的印制。上海的出版业抓住了这一机遇,在中西美术作品的编辑出版上挖掘到了一座金矿。

 

由《时报》主人狄平子创办的有正书局,首创用珂罗版技术精印古代名画和碑刻,出版了大量精品。有正书局发行的各类诗书字画数量繁多,其中对联、字轴、画轴、画屏等就不下600种,各类名人书册约300种,珍本碑帖约200种,而仅《中国名画集》一种就曾出版了38册之多,有正书局由此获利巨大。商务印书馆、文明书局、神州国光社及艺苑珍赏社等出版机构纷纷效仿,加入影印书画的大军,而高氏兄弟创立的审美书馆正是这支大军中的一员。

 

审美书馆早期主要出版书籍和画册,数量不多,但专业性强。《时人画集》是审美书馆的第一种出版物,发行于1913年8月,收录中国现代名家画作30余幅;1914年《时人画集》出版第二辑,此后第一、二辑都曾再版;曾连载于《真相画报》1至16期的《新画法》,在1914年出版了单行本,订正了若干错误,受到读者欢迎,1916年2月也曾再版;《新画选》辑录了“二高一陈”的画作,共出版了三辑;《国运》是审美书馆出版的唯一一本摄影作品集,收录1914年以来的时事照片。审美书馆后期出版的画册大都属于实用美术范畴,如《西洋儿童习画帖》《百鸟画谱》《美工图鉴》及《陶漆图案》等,显然都是根据市场需要编辑发行的。

 

除书籍和画册以外,审美书馆在明信片和月份牌的出版发行上下了很大功夫。明信片这一邮政载体发明于19世纪60年代末的欧洲,不到十年,就已传入中国。清末民初,互寄明信片已成为文人雅士、达官显贵的喜好。当时把寄发收受明信片,特别是旅游、留学途中寄发印有异地民俗风光的风景明信片视为一种时尚。举凡朋友问候、互通信息、报告行踪等,寄送明信片都是一种迅捷简便的方式。既有市场,出版社便不遗余力,大量印制。从当年广告及现尚留存的实物来看,商务印书馆,中华、文明、世界书局等都是民国初年发行明信片的大户。审美书馆顺应潮流,创办伊始便将明信片的编制发行列为书馆的主要业务。高氏兄弟发挥自己的特长,将美术和摄影作为主要内容,前者有《中国古代名画》《中国近代古派新派名画》《各国古今名画》等,后者则有《世界人种》《上海名胜风俗》《世界名人肖像》等。审美书馆发行的明信片中,最有特色的是以时装仕女为题材的绘画片。

 

晚清民初通俗画中的时装仕女形象,与中国传统美术中的仕女形象显然颇有异趣。它既贴近中国人的审美习惯,保留了传统仕女形象柔弱小巧的风格,又以租界洋场为背景,突出崇洋趋新的独特文化取向,表现她们趋从都市生活方式、挑战传统规范的文化需求。审美书馆发行的《最新时装美人》明信片便充分体现了上述特点,由于它们贴近社会西化的时尚与世俗,因而颇受欢迎,得以广为传播,发行竟多达1400余种(包括部分挂屏);明信片还分黑白和彩色的不同版别,以适应不同的社会需求。

 

当时和明信片一样走俏,甚至在市场欢迎程度上有过之而无不及的是月份牌。正如郑逸梅先生所说:“自欧风东渐,市贾注意于广告,于是有所谓月份牌者。每逢年尾岁首,藉以投赠其主顾。中为彩色画,货品之名附列其下,俾张诸壁间,以宏其广告效力。” 随着工商业的发展繁荣,月份牌的市场更加庞大,印刷界也将此视为重要业务。

 

审美书馆印制的月份牌画大都属于挂屏。他们既聘请最出名的月份牌画大家郑曼陀、周柏生等,也大胆使用当时尚默默无名的青年学子。这其中既有对艺术的独特鉴赏眼光,当然也不乏出于商业成本的考虑。徐悲鸿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1913年,年仅18岁的徐悲鸿到上海闯荡,走投无路之际得到高氏兄弟的赏识,他应审美书馆之命以春、夏、秋、冬为题画了一组四扇挂屏,获得报酬五十大洋,得以渡过难关。这组四扇屏受了到市场欢迎,审美书馆曾屡次以挂屏、明信片等不同形式出版发行,甚至有人题诗咏赞。1918年1月《复旦》第5期上有署名刘剑夫的四首诗:

 

 

丁巳秋,友人赠我审美书馆徐悲鸿美女画四幅,余珍而藏之,课余多闲,偶占四绝。

一、扑蝶图:

频拿玉腕剧堪怜,小扇轻摇舞欲前。

 一路苍苔幽径滑,蝶迷人倦艳阳天。

二、纳凉图:

莲花恰好并头开,秋水凝神费想猜。

风过画栏香满袖,月明犬吠有人来。

三、采菊图:

毕竟秋容迈俗群,偶来幽境挹清尘。

採归待向郎前问,侬比黄花瘦几分。

四、寒香图:

一天风雪探梅魂,腊屐声声践有痕。

娇瘦堪怜无个伴,携来小犬最温存。

▲《扑蝶图》(张伟收藏)

▲《纳凉图》(彩色明信片)

▲徐悲鸿绘《凝香图》(彩色明信片)

从这里也可看出,徐悲鸿的画在当时颇受欢迎,已经有人将他的画作当礼品送人,也有人开始珍藏他的作品。徐悲鸿的这四幅画,很长时期以来只有文字记载而不见图录发表。2006年,黄大德先生撰文考证徐悲鸿这些画的创作年代,并首次披露了其中的两幅画《凝香图》和《纳凉图》。黄文认为,《凝香图》描绘的是春天景色,此实有误。根据1918年《复旦》所载,徐悲鸿所画春、夏、秋、冬四图分别是《扑蝶图》《纳凉图》《采菊图》和《寒香图》,描绘春天景色的是《扑蝶图》,而《凝香图》当即《寒香图》的另一名称,描绘的是冬天景色。笔者有幸珍藏了徐悲鸿1913年所画的《扑蝶图》,今借此文,首次披露。今后如再有幸能发现他的《采菊图》,徐悲鸿早期公开发表的作品就能完整团聚了。

 

高氏兄弟创立的审美书馆,是一个带有画廊营销机制及市场运作功能的艺术实体。他们经受住了市场竞争的考验,很快使书馆具有了营利能力和发展实力。高氏兄弟的一个重要手段,就是以各种载体重复印制同一幅作品,如郑曼陀、徐悲鸿等人的画作就曾被印制成挂屏、册页、明信片等多种形式反复发行,有的分别做成彩色版、黑白版,采用珂罗版、石印等多种印刷方式印制,获利可谓丰厚。

 

审美书馆的出版物,就笔者所见大致可分三类。第一类为图集,约25种。有《时人画集》两册,选中国各省现代名家作品;《新画选》三辑,为二高一陈画选;《新画法:一名绘画独习书》,由陈树人译述、高奇峰校阅;《剑父画集》两辑;《国运》摄影图片集;《中国名画绝品》,为中国古代名家画选;以及《奇峰画集》《新新百美图》《西洋儿童习画帖》《动物鱼虫画谱》《丽鸟画谱》《百鸟画谱》《当选百菊》《牡丹百选》《芳文花鸟画册》《名家花鸟图谱》《诸大家山水画谱》《蝶鸟图案》《金银图录》《美工图鉴》《集古图谱》等。

 

第二类为挂屏、册页,约22种。有大中堂立轴四种,其中高剑父二种、高奇峰二种,以五色玻璃版制成;大挂屏四幅一堂,为高奇峰作狮、虎、鹿、猴,以五色玻璃版制成;《陈树人花鸟山水》,为十六色石版印制;《时装仕女》挂屏,大小数十种;《时装仕女》册页,共三十余种;以及《双美折花图》《群芳图》《春思图》《暖香图》《消凝图》《媚香图》《折芳图》《嫦娥图》《引凤图》《伤春图》《问菊图》《秋思图》《晚妆图》《扑蝶图》《纳凉图》《采菊图》《寒香图》。

 

第三类为明信片、书签,约20种。有《中国古代名画》《中国近代古派新派名画》《最新时装美人》《时装艳色百美图》《各国爱情画》《油画裸体美人》《西洋半身美人》《各国古今名画》《水彩山水花卉》《世界各国古今邮票》《世界人种》《上海名胜风俗》《水彩画山水小书签》《时装仕女书签》《古今仕女书签》等。

 

审美书馆何时停止营业,退出上海,目前尚有疑问。我们现在看到的最后一本出版物是1917年10月出版的《中国名画绝品》,如再无新的发现,那么,审美书馆于1918年停业的推测就可能是真的。

 

内容来源:《出版博物馆》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