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研究 史话阅览 详细信息
纪念 | 解放初期的赵宏本与连环画 2024-01-11

微信公众号2020年05月19日发布

赵宏本,1915年生于上海,江苏阜宁人。擅长连环画、中国画(人物),曾任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连环画创作室主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协上海分会常务理事、中国连环画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出版协会上海分会理事等。他与钱笑呆1963年合作的连环画《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获得全国首届连环画评比一等奖,1981年又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洲文化中心“野间儿童插画比赛”三等奖。

 

赵宏本关门弟子、曾任上海画报出版社副社长的陶长华曾在我馆馆刊撰文,回忆恩师在上海解放后对连环画事业做出的一些贡献。在赵宏本先生去世20周年纪念日里,我们借此文及馆藏赵宏本手绘原稿(部分),纪念这位被誉为连坛“四大名旦”之首的连环画家。

▲赵宏本(1915.6.17—2000.5.19)

著名连环画家赵宏本先生作古已七载了,读了黎鲁同志著作《连坛回首录》后,不禁使我回想起解放初期赵宏本先生对连环画事业所作的一些贡献。

 

194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渡过长江后,上海解放的曙光就在眼前。作为地下党员的赵宏本先生与周杏生、卢世澄等,为迎接上海解放而积极活动。他们以开展业务交流活动为由,将一些连环画作者团结在党组织周围,成员有:马以鎱、徐正平、凌涛、卢汶、徐宏达、吕品、赵文渭、顾振章、张宏宝(后二人均为赵的学生)等,鼓励和影响他们多画一些进步的连环画作品。

 

1949年5月上海解放了,赵宏本先生按党组织的指示,为开展新连环画工作而积极地做书商工作。但连环画界的有些书商存在恐惧心理,怕蒋介石卷土重来。有些书商虽然同意,但提出一个先决条件:必须以赵宏本个人的名义用“新声出版社”的牌号出书,并承担一切责任。同年7月,赵宏本先生与周杏生、卢世澄、马以鎱、徐正平、凌涛、卢汶、徐宏达、吕品、张宏宝、潘锦芳、李明、王野(亦)秋、宋治平等,租借了西藏南路爵绿饭店的两个房间,开始创作。约两个月时间共创作了《血泪仇》《解放区的天》《流尽最后一滴血》《瞎月工伸冤记》《杨小林结婚》《升官图》等连环画。这些题材新颖、反映现实生活的连环画的出现,改变了解放前连环画内容淫秽荒诞、格调不高的局面,是连环画走向新生的开端。

▲《血泪仇》(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供图)

1950年“二六”轰炸那天,我们正好在赵宏本先生家进行业务观摩。从窗口亲眼看着敌机在闸北大洋桥一带上空扔下一颗颗炸弹,感到无比的愤恨。

 

抗美援朝中,大家集体合作了一部连环画《英雄的爸爸》,所得稿费全部捐献给市美协,用作一架飞机的捐款。

 

解放前的连环画工作者,大多数生活上贫困交迫,遇到经济萧条,逼迫改行做苦力劳动养家糊口。因此,他们对改变生活状况的愿望非常迫切,热爱新社会,拥护党的领导,也极愿意跟随赵宏本先生一起创作和活动,新声出版社给他们带来了希望。

 

新现实题材的连环画虽然在内容上更新了,但它的发行体制仍旧不变,仍由书商发行,结果印数不多,书商认为获利不大,政治上又要承担风险,于是合作就此中断。

 

新的局面刚开始就陷入僵局,赵宏本先生又忙开了。他到处奔波,通过组织找到出版局,得到王益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赵宏本、周杏生和卢世澄三人被安排到新华书店华东分店编辑部工作(新乡路1号),其余的人作为编辑部的特约作者搞连环画创作,办公地点在四川北路四川里37号三楼。这是一幢新式里弄三层钢窗式楼房,一、二层住着编辑部三位领导和家属,三楼一大间便是我们10多位特约作者的创作室和宿舍。这时的人员有:徐正平、凌涛、卢汶、徐宏达、吕品、马以鎱、汪玉山、汪健、陈履平、吴绍凯、宋治平、李祖源和我。此外还有连环画联谊会的一名工作人员。

 

特约作者中除少数几个青年外,多数人员都已成家,对能获得这样来之不易的良好创作环境都非常珍惜,创作热情很高。白天在一起创作,到了夜晚将写字台上东西收拾一下,于是台上和地板上铺满了席被,一个紧挨一个横七竖八地过着集体生活,一切都很新鲜。

 

接着,在创作上如何提高画稿质量又遇到了问题,过去创作古装题材较多,如今转变为反映以工农兵形象为主体的人物,这就要求造型准确、形象生动,而我们这些创作人员不是科班出身,在造型能力和技术水平方面存有欠缺。赵宏本先生为了帮助大家迅速提高画稿质量,每晚下班后直接来到我们三楼办公室,我为他买两个馒头和一些熟菜便是晚餐。饭后他轮流对每个同志的铅笔稿进行修改,每次都修改到深夜。他对我们热诚和无私的帮助,特别是对画稿质量精益求精的执着精神,深得大家的敬佩。对赵宏本先生个人来说,要负担十口之家的生活,平时还赈济一些素不相识的贫困者,他在编辑部的工资待遇虽然是最高一级,但与个人创作的稿费收入相比还是相差很大的,如果他用晚上的时间搞创作,就可增加收入,而现在他为了新连环画事业,将晚上的时间全部为大家服务了,丝毫没有顾及个人利益。

 

这阶段大家创作的连环画有《快活林》《生产自救》《圈屈》《女司令刘虎臣》《纠纷》《爱祖国的孩子》《血海深仇》等。由于是“人民书报供应社”出版,新华书店发行,每本印数都超过以往,对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尽了一份社会责任。

 

回忆这一时期的创作,还有局限与不足,如作者没有深入到生活中去体验去创作,但这就是上海新连环画事业发展的始步。

▲陶长华的结业证书(1951年2月1日)

1950年1月,上海连环画工作者联谊会成立,赵宏本任理事长。当时社会上还有很多连环画作者。为迅速提高这批连环画作者的业务水平以适应社会的需要,赵宏本先生又与文化局联系,并得到局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主办了连环画研究班。指定市美协和连环画联谊会经办,连环画联谊会派出徐宏达为干事,主持日常事务工作。研究班邀请了美术界一些知名人士来讲课,其中有颜文樑、涂克、黎冰鸿、韩尚义、蔡振华、邵克萍、赵延年等。专业课程有透视、构图、素描、创作经验等。这些专业知识对学员来讲均是新鲜的,几个月的学习真是受益匪浅、帮助很大。我还保存着黎冰鸿先生在课堂上为我画的一张素描头像速写和结业证书。一、二期学员结业后,部分进入华东人民出版社和新美术出版社工作,还有的支援外省美术出版社工作。

 

1950年2月,华东人民出版社成立,美术编辑部下设三个科,连环画是第三科。黎鲁同志参与三科领导工作,赵宏本任副科长,不久大部分特约作者转为该社的正式编制人员。在黎鲁同志的领导下,连环画事业又走出了另一番天地,开始深入到工厂、农村体验生活和创作,这一时期,共出版了连环画174种,印数大大地超过了以往。

 

1952年8月,华东人民出版社的美术编辑部并入新美术出版社,以后的故事《连坛回首录》中都已详述,这儿不必再赘述了。

赵宏本早期绘《秋海棠》原稿

赵宏本早期绘《珠光侠隐》原稿

内容来源:《新闻出版博物馆》2007年第二期